首页 | 论坛 | 资讯 | 房产 | 人才 | 汽车 | 生活宝 | 活动 | 商业合作 | 公益 | 广德网址公众号导航
生活宝手机客户端 | 微信服务号
 
 
 
 
  广德新闻 > 25 > 正文内容
宣城市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擘画山水诗乡的靓丽底色
 
新闻来源:安徽热线   浏览热度:184  

  中安在线讯 据中国宣城网报道, 金秋九月,惠风送爽。9月21日,好消息从浙江安吉传来:

  在刚刚落幕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现场推进会上,我市正式被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成为全省唯一一个获此殊荣的市,是全国仅有的9个地级市之一,为我市又新添一块“国字号”金字招牌。

  更喜人的是,在国家环保部此前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名单和国家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名单中,绩溪县和旌德县分别上榜。至此,我市生态文明建设赢得“满堂彩”。

  来之不易的荣誉,砥砺奋进的征程。

  多年来,我市始终把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经过几年来的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崭新局面,优良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更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春华秋实,硕果满枝。如今,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图景正在皖南大地铺展,一再拉长的生态文明建设“成绩单”更值得细细盘点:

  2013年,宁国市、绩溪县获得国家生态县(市)命名;

  2014年,宣城市获得“安徽省生态市”命名,成为我省首个也是唯一一个省级生态市;

  2015年,泾县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并获得命名;

  2016年,郎溪县、广德县和旌德县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实现了国家生态县全覆盖……

  回首来时路,我们看到,踏在生态文明建设的征途上,宣城步履愈加坚定、思路愈加清晰。一幅气势恢宏的绿色发展画卷,正在皖南大地以燎原之势铺就。

  “顶层设计”换来山清水秀

  这是一段目标清晰、不断接力的绿色航程——

  众所周知,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思想,牢固树立、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保护作为科学发展的“生命线”,大力实施“生态立市”战略。

  2011年,市委、市政府基于宣城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和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在全省率先启动了国家生态市创建工作,作出了《关于全面推进生态市建设的决定》,制定了《宣城市创建国家生态市实施方案》,这些年来一直由市委书记、市长挂帅生态创建工作,突出全域创建、全程推进、全面提标。

  2013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11331”的发展思路,确立了“生态立市”为我市发展的先导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全过程。

  2015年初,我市在全省率先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为主任、市长为第一副主任的市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各县市区也相应成立了生态文明与环境保护委员会,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全面进入党委、政府的宏观决策层面,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人大政协监督支持、环保统筹、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生态文明建设大格局。

  2016年,我市提出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的目标,制定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工作方案》、《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打造“四个特色之城”实施方案》和《宣城市绿色发展行动方案》等一系列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2016年9月,市第四次党代会和“235”总体工作布局部署,明确“打造有品有味的文化生态之城”,将其作为建设“四个特色之城”的重要内容。

  数年间,每一次抉择都是高瞻远瞩、审时度势;每一项举措都掷地有声、踏石留印。

  长风万里,破浪前行。2016年7月20日,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在全省率先创成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的目标,印发实施了《关于全面推进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工作的意见》和《宣城市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工作方案》,进一步强化“生态立市”的先导战略地位。

  目标既定,航向已明,一系列扎扎实实的举措相继铺开,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新航程“保驾护航”——

  2016年8月,我市委托相关机构编制《宣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12月22日,省环保厅受环保部委托举行《宣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论证会,并顺利通过论证。

  2017年2月,《规划》经市政府第3次常务会议审议。4月6日,市第四届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审议批准《宣城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并上报省环保厅和环保部备案,成为安徽省首个完成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前期工作的地级市。此外,组织编制了《宣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规划(2016-2020年)实施方案》,明确了创建的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清单。

  顶层设计起宏图,齐心协力再奋进!

  全市各级各部门按照要求,自觉落实责任任务,扎实推进考核指标不断提升,部分指标走在全省的前列;城镇垃圾处理、污水处理、绿化等指标大幅提升;在全省率先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河长制、空间规划等上级指定的试点工作任务。

  如今,这段绿色航程乘风破浪、不畏艰辛,从未停步!

  “全民创建”引领绿色嬗变

  这是一次全民参与、众志成城的倾城行动——

  早在创建伊始,市委、市政府就深刻认识到生态创建只是过程,关键是要通过生态创建不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近几年来,以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创建为统领,我市突出抓好生态环境治理和环境质量改善,将让老百姓喝上干净的水、呼吸上清新的空气、享受优美的人居环境,作为孜孜以求的创建目标,不断释放生态创建工作红利,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环境获得感,赢得了广大群众的纷纷支持和参与。

  一石激起千层浪。在这场声势浩大的绿色嬗变行动中,我市始终坚持“双管齐下”,确保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一方面,我市强化干部生态文明理念和知识教育培训。制定实施了《2014-2017年宣城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将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相关内容列入干部培训规划,将生态文明等相关培训列入年度专业化培训重点内容,将“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专题培训班”纳入办班计划,在人员选调、经费政策等方面给予倾斜。

  另一方面,我市加强生态文明理念和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等媒介,通过生态环保公益活动、生态教育培训活动、媒体宣传等形式,将生态文明理念深深根植于生产生活中,不断提高生态环境保护的群众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生态保护习惯和行为,营造全民参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好氛围。

  全民动员,全民参与,全民共建,一份份努力划下了一片片新绿,共同绘就了山水诗乡的靓丽底色!更值得注目的是,在绿色成为宣城主基色的同时,守护绿色也成为宣城人的“生态共识”。

  据国家统计局宣城调查队调查结果显示,我市2016年度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满意度为89.44%,满意度逐年上升。

  共建才能共享。如今,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已然润物无声般地造福于民。

  我们清晰地看到,人居环境在不断优化——

  以供水、排水、防涝、供热、供气等市政公用设施和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为建设重点,我市不断加强环境综合整治,进而优化城市环境。

  将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护目标纳入对县市区政府目标管理绩效综合考核;建立和完善城镇生活垃圾分装、收集、运输、处置体系;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及其配套管网建设,不断提升城区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能力;以“一山一湖三河十园多廊道”为重点,全面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行之有效的多措并举,共同谱写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新篇章。

  我们深切地感受到,绿色生活逐渐深入人心——

  我市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示范市创建工作,确立了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系统中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与此同时,我市全面推广节能节水器具普及使用方面,强化宣传提升居民节约资源能源意识。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鼓励并推广新建绿色建筑方面,我市更是出台了《宣城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推进绿色建筑工作的意见》,建立节能专项审查备案制度,积极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

  生态文明建设坚持不懈,生态环境魅力日益彰显,一幅“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壮美蓝图徐徐展开,一个更具实力、更富活力、更有魅力的新宣城正扬帆起航。

  如今,这场嬗变愈发深入,持之以恒,从未停止!

  久久为功打造“宣城样板”

  这是一场关乎人民福祉、永续发展的绿色变革——

  深秋的宛陵,天清气爽,水碧山青。放眼望去,从城中社区到偏远山村,从高速国道到河流田埂,处处是一片绿色海洋。

  这是我市实施“生态立市”战略以来,大自然给予的丰盈馈赠。这也是我市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自己赢得的丰厚发展资本。

  多年来,我市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宣城样板”。如今,初步走出了一条具有宣城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路子,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呈现出崭新局面。

  ——生态文明体制进一步完善。

  率先在全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工作。开展了2014年、2015年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工作,是全省3个率先开展试点市县之一。在全省率先开展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工作,先后对宁国、广德政府主要负责人开展离任审计。

  创新生态环境保护机制。制定了“1+6”河长制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结合宣城实际,创新开展了“林长制”工作。大力推进固定源排污许可证核发和环境信息公开,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形成了“一证式”固定源排污管理体系,严格企事业单位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升。

  大气环境质量稳中趋好。2016年,市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AQI)81.7%。可吸入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68微克/立方米,全省排名第三(空气质量由好到差排名)。PM10较2015年下降9.3%,下降幅度全省排名第六,列入年度计划中的466个重点整治项目全部完成。

  水污染防治工作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水十条”,制定实施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分层次、抓重点,全面有序推进水污染防治,不断改善区域水环境质量。近日,省环保厅下发《关于2016年度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考核结果的通报》,我市荣获2016年度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考核优秀等次,其中水质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得分均居全省第一。

  自然生态系统功能不断提升。我市先后组织实施了森林增长工程建设、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创建、三线四边绿化提升行动等一系列国土绿化工程。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重点物种保护,开展封山育林、定点投食、有害生物监控防治工作。

  环境风险防范体系进一步健全。开展环保“绿剑行动”,采取突击检查、夜查、回访等方式,对全市重点信访件、环保警示和不良企业、以及各级环保部门重点督办案件,进行拉网式检查。落实污染源“双随机”抽查机制,全力构建网格化环境监管监督体系,建立环保移动执法平台,完善应急工作机制,加强应急演练。

  ——生态空间格局进一步优化。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积极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国土开发格局和主体功能定位落实。健全财政、投资、产业、土地、人口、环境等配套政策,区域规划编制和重大项目布局必须符合主体功能定位,对不同主体功能区的产业项目实行差别化市场准入政策。

  积极配合省政府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在全省率先编制生态红线区域保护规划,探索建立严格的生态红线管理制度,明确各地各部门、各责任主体的保护职责。以尊重自然和保障生态安全为原则,进一步优化城乡布局,引导生活空间适度开发,切实加强各类自然资产保护,严守生态安全底线。

  ……

  一个个数据是宣城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的佐证,一份份荣誉记载了一代代宣城人为生态建设付出的不懈努力。

  如今,这个“样板”久久为功、持续用力,从未停歇!

  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都是进行时。

  未来,我市将以荣获“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这一称号为契机,从严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完善生态文明体制机制,继续擘画出山水诗乡更加靓丽的底色,描绘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壮美画卷! ( 顾维林 通讯员林宗军)


微信扫描分享本条新闻
去广论发表我的看法 | 打印 | 关闭
 一周热门资讯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数字广德 2004 - 2018 本站内容及设计严禁抄袭仿照 所有新闻内容出处均来自合作媒体
皖ICP增值电信信息业务许可证编号: 皖B2-20090043 安徽省互联网协会会员编号:00273 网站备案:皖ICP备05020491
危害信息举报电话:0563-6020163
页面执行时间:2,949.219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