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坛 | 资讯 | 房产 | 人才 | 汽车 | 生活宝 | 活动 | 商业合作 | 公益 | 广德网址公众号导航
生活宝手机客户端 | 微信服务号
 
 
 
 
  广德新闻 > 25 > 正文内容
六安市积极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纪实
 
新闻来源:安徽热线   浏览热度:156  

  中安在线讯 据六安新闻网报道, 初冬时节,大别山层林尽染,六安城顾盼生辉。这里,孕育了中国革命的红色沃土,走出了108位开国将军;这里,是中国司法鼻祖皋陶的故里,皋陶文化流传千古;这里,是淮河下游城市的水源涵养地,河湖密布,玉带穿城,一片碧水浸润的土地。这里,保存着华东最后一片原始森林,九十里山水画廊内诗情画意,五百里茶麻古道上幽然飘香。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以绿色发展为主线,致力打造“滨水、文化、绿色”城市,城市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六安先后荣获“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中国水环境治理优秀范例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生态环境监察试点市”“国家森林城市”等称号。2017年10月31日,我市捧回了具有城市人居环境评价“奥斯卡金像奖”之称的“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这是一张新的名片,六安美誉度和影响力将进一步扩大。

  绿色为底色打造“皋”颜值

  彩林如火,飞瀑流辉,5A级国家地质公园天堂寨和5A级国家水利风景区万佛湖坐卧其中;环山拥水,洞天福地,东石笋、横排头、大别山主峰白马尖等25个4A级风景区遍布全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皋陶文化遗址、双墩古汉墓等文化遗产名扬四海。六安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得天独厚,但仅仅拥有这些资源还远远不够。

  近年来,我市坚持规划引领,突出生态立市,先后修编了《六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六安市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总体规划》,绘制了城市科学发展蓝图。完成了城市绿地、道路、供水等多项城市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城市主城区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开展了《城市规划区基础生态网络规划》《绿色资源保护技术导则研究》等编制工作。传承红色基因,致力绿色发展。六安着力构筑绿色体系,将“一心一廊、一谷一带”四大平台打造成为六安绿色发展引擎;着力塑造六安茶谷品牌,将茶谷倾心打造成产业谷、生态谷、旅游谷、养生谷、富民谷;着力推进淠河生态经济带发展,将水安全、水环境、水文化和水经济建设融入其中;大力推进合六叶工业长廊暨金叶一体化建设,将东部产业转移与新的经济增长极融为一体,助力六安发展。

  园林是六安的瑰宝,绿色是皋城的名片。我市不断加大绿化力度,持续推动绿地提级改造,实施“绿荫”工程,城市绿地逐年增加;加快推进公园、小游园建设,打造“百园之城”。实施生态修复,改善环境质量。通过狠抓绿色基础建设,推进城市修补、生态修复两大工程,淠河景观带、淠河总干渠景观带、凤凰河公园和312国道绿色长廊四条生态轴建设基本完成,初步构建“三河一廊多带”为骨架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1.46%、绿地率37.61%、人均公园绿地14.84平方米、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91.4%、林荫路推广率75%。

  如今的城区处处有着具有特色的园林,塑造着城市品牌。市中心皋城广场、烈士陵园,将红色基因融入绿色土壤,赓续传统。滨河公园、水上公园,将古老皋城打造成四季如春的人间天堂。梦中湖公园、九中游园等精品游园,一园一景,独具特色,为古老皋城增添了时尚元素。滨河文化墙,触手千年历史,诉说古城沧桑,将历史元素融入新城建设。沿河景观带,阳光下亭廊卧波、月光下彩带霓虹,宛如一幅水墨画卷,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依托公园美景,六安市连续四年举办荷花节,200多个荷花品种、3万多盆荷花盆景竞奇斗艳,引来文人墨客吟诗赋对,挥毫泼墨,传颂荷韵廉风,塑造城市文化。

  生态入画卷人在画图中

  独特的水资源、清新新鲜的空气都是六安引以为傲的生态资源。淠史杭灌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兴建的全国最大灌区,它把淮河水系的淠河、史河和长江水系的杭埠河,通过枢纽引上丘陵高岗,发展成为三大灌区。淠史杭工程总面积13130平方公里,其中六安市境内面积达7985平方公里。灌区工程还是合肥、六安等城市供水的主水源,被灌区人民誉为“生命之源”“小康之源”和“发展之源”。

  综合治理谱锦绣,铸就人居新标杆。母亲河淠河经过综合治理,如今碧波荡漾,鸟语花香,被命名为“国家水利风景区”;淠河总干渠治理项目荣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淠河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淠河中游,园内淠河长43.7千米,总面积4448公顷,湿地率68.9%,目前已通过考核验收;凤凰河涅槃重生,经拓宽、清淤、植绿,再现水清、岸绿、景美,展开了“十里生态画卷”;苏大堰与大雁河治理工程投入4.15亿元,昔日龙须沟,今日景观河,再现“夹岸垂柳桃花,小桥流水人家”的人居佳境。淠水流韵,带动了城市空间拓展。依托淠河自然景观,六安成功举办了全国青年赛艇锦标赛、国际女子沙滩手球公开赛等诸多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六安水文化品牌效应日益凸显。

  倡导绿色环保,推进节能减排。自2014年《六安市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出台以来,我市开展了一系列综合环境整治工作。推进“三线三边”综合整治、“示范路”创建、“三车”专项治理、市容环境集中整治、中心城区烟花爆竹限放等一系列环境治理重点工作,城市环境明显改善。建成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61.54%。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90.14%。强化建筑节能降耗监管,应用推广可再生能源,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14.4%,荣获“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省级建筑产业现代化综合试点城市”称号。绿色建筑占城市新建建筑比重52.71%,节能建筑占既有建筑比例62.2%。建立污染减排统计、检测、考核体系,成功创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创建节水城市,践行生态文明。实施节水“三同时”管理,对310个计划用水户实行远传水表动态监测,实现在线监管全覆盖。践行“生态节水”的海绵城市理念,城市公园均采取低影响开发模式。中央公园作为“节水型示范公园”,汇水率达到96%,年节水10万立方米,为城区保留和营造了一处重要的“城市绿肺”“天然氧吧”。

  旧貌换新颜安居促乐业

  既要青山绿水的亮丽风景,也要便利舒适的现代生活。为此,六安市不断打造民生幸福工程,加快城市建设步伐,不断满足群众生产生活所需。

  千家万户旧貌换新颜,加快棚户区改造,推进公租房和廉租房并轨运行,构建了以公共租赁住房和棚户区改造为主的城镇保障性住房供应体系,社区教育、医疗、体育、文化、全民服务等各类设施配套齐全。推进住房改造,保障居民住房。截至2016年底,全市新开工棚改安置房(含棚改货币化安置)32851套,其中货币化安置19611套,货币化率59.7%;基本建成棚改安置房34592套,完成率210.3%。完成87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建住宅小区全部实行物业管理。出台《六安市本级公共租赁住房分配管理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至2016年底,全市累计竣工公租房40938套,累计分配入住39007套。保障性安居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率连续三年超过100%。

  同时,我市以创建工作为抓手,有序推进城市建设,提高政府服务品质,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城市综合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完善市政设施,拓展城市功能。梅山、响洪甸等六大水库储存着100亿立方米的优质水源,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8%,地表水环境质量达标率100%,城市排水设施有效运行,城市无严重内涝现象。城市排水实行许可排放,污水处理率98.42%。建立城市燃气安全保障和应急系统,燃气普及率达98%。每平方公里拥有公厕达3.7座,连续两年荣获全国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市。

  创新公共服务,提升城市品位。全市社会保险基金着力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率为91.42%。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康复医院正式启用,实现精准康复服务和健康扶贫。城市路网四通八达,建成区道路面积率达15.07%。引入新型绿色新能源公交车,谋划建设BRT快速公交系统,成为安徽省首批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投入运行,倡导绿色出行理念,日均骑行量突破11500车次。融合城市海绵体理念,开工建设城市新型立体生态停车场5座。城市管理规范有序,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结案率98.94%。

  实施精细管理,丰富城市内涵。市城管局在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中作为牵头单位强化基础设施管养,园林绿化、城区河道管养实行市场化运作,城市绿化品质和管养水平大幅提升,推进环卫保洁机械化,推行快速保洁模式,城市道路机械化清扫率达到65%以上,进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强化市政设施管护,逐步推进金安、裕安、开发区、示范园区、南山新区等处的4万多盏路灯数字化升级,实行远程监控和可视化操作,实现“一键控全城”。

  “天蓝蓝,地青青,亲水宜居四季春;史悠悠,文深深,楚风汉韵皋陶魂”。一座富有魅力、处处彰显着盎然生机与充沛活力的六安,正在闪亮崛起。六安,敞开胸怀,和着母亲河奔腾的节奏,以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迸发着激情、活力和创造性,书写着“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的壮丽诗篇。(奚秀娟 记者鲁艳艳 杨秀玲)


微信扫描分享本条新闻
去广论发表我的看法 | 打印 | 关闭
 一周热门资讯
 推荐阅读
版权所有©数字广德 2004 - 2018 本站内容及设计严禁抄袭仿照 所有新闻内容出处均来自合作媒体
皖ICP增值电信信息业务许可证编号: 皖B2-20090043 安徽省互联网协会会员编号:00273 网站备案:皖ICP备05020491
危害信息举报电话:0563-6020163
页面执行时间:1,671.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