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风,徐徐吹响丰收的号角。泾县茂林镇的秋天,更是被渲染得与众不同。从该镇奎峰村上空俯瞰,多种不同颜色的水稻组成的巨幅创意稻田画,与徽派建筑的白墙灰瓦交相辉映,绘成一幅乡村美景图。这样的魅力绽放,还在茂林镇持续上演着。通过因地制宜地挖掘自身资源,发展特色产业,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斑斓画卷在这片土地上徐徐铺展……
抓特色 “赔钱货”变“香饽饽”
唐里村的竹海远近闻名。村里林地面积近2万亩,其中毛竹面积更是占整个林地面积的一半。不过,名声在外的竹海,近年来却因交通不便、外出人口增多等因素,销路一度打不开,没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
镇村干部赴宁国、广德、安吉等地实地进行考察,看到不少类似的村落因开展毛竹精加工而重新焕发活力后,他们决定立足竹资源优势发展竹产业,引进竹木加工厂,进一步提高毛竹的附加值,让丰富的竹资源产生更多经济效益。
依托发展竹产业,竹子从以前的“赔钱货”变成了“香饽饽”,村民的生活也“芝麻开花节节高”。据了解,通过引入加工企业每年收购毛竹5000吨以上,每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5.56万元,同时解决当地35人就业。
光有好资源,还得会盘活。“我们村里不仅风光好,而且还有一块天然的水域,每年5到10月,那里最热闹。”唐里村村主任吕祥兵介绍说。2019年1月,泾县江海缘漂流项目在唐里村开工建设,村里积极争取乡村振兴发展资金50万元及农业农村专业发展资金30万元与江海缘漂流公司合作发展,每年享受固定分红4.8万元。三年来,解决本地村民48人就业,并向村民分红8.4万元,为唐里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2.8万元。
兴产业 “菜篮子”变“钱袋子”
眼下正是深秋时节,茂林镇长征村大棚内的辣椒长势旺盛,放眼望去,棚内都被绿油油的青辣椒覆盖着,仿佛铺上了一层厚厚的地毯。
“我们这个种植基地是今年8月开建的,已完成搭建85个大棚,预计下个月第一批辣椒就能成熟上市了。”长征村扶贫专干吕婷婷介绍说。长征村村干部多次赴外地考察学习,经过多次市场调研和实际考量,最终村里定下了蔬菜种植。“我们村土地较多,村民也以粮食种植为主。”
今年,长征村与茂林村社区、沈岗村谋划实行“三联行动”,联合成立农富菜园蔬菜有限公司(长征蔬菜大棚)共同发展,建设特色产业蔬菜大棚。截至目前,蔬菜大棚建设共流转土地170余亩,通过村村联营、合伙发展、村民入股多种方式,整合资金200万元。项目一期投资400万元,预计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50万元。计划于2022年投资600万元进行二期大棚的建设,拟将用于建造温室大棚30个,预计产生效益100万元。
促融合 “土资源”变“新特色”
近年来,茂林镇坚持挖掘资源放大特色,要求每个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
茂林镇在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的道路上,着力推动茶叶、食用菌、香榧等农产品稳步发展,同时还加强扶贫产品认定和管理。今年该镇已完成产品认定8个,南容村半山云茶叶专业合作社消费扶贫企业馆销售额500万元,带动7户脱贫户增收。通过开展消费帮扶、“我为脱贫户办实事”等活动,直接购买脱贫户农产品2万余元,帮助销售农产品3000余元。
下一步,茂林镇将打造集度假+采摘+农事等为一体的山水田园综合体,推动红旅融合,打造红旅景观节点,逐步将城市人才、资本、理念和科技等资源要素吸收到茂林,全方面推动乡村振兴。(余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