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建立统筹推进机制。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属地管理责任,按照“区域定格、网格定人、人员定责”的模式,以村(社区)为单位,现有乡镇监管员360人、村级协管员120人,120个非城区村(社区)均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体系。市农业农村局实行网格化包片负责,局属行业管理单位落实服务指导责任,统筹县、乡、村三方农业综合服务力量,力争实现网格化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监管服务全覆盖。
二是建立工作衔接机制。结合“治违禁控药残促提升”三年行动,按照《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公共服务机构日常巡查工作规范(试行)》要求,采取“主体目录+检查检测+执法办案”的工作模式,落实属地责任和行业监管共推共进,严管严处农产品种养过程中质量管控不规范、违法添加、农药兽药残留超标、不遵守农兽药休药期(间隔期)等行为,实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四挂钩”。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督促。
三是建立信息传递机制。完善市—乡镇—生产主体三级监测体系,依托乡镇农产品快检室,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每年快检基地农产品3万批次,定量检测1264批次。乡镇监管站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及时处置,并将检测结果上传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预警功能。
四是建立工作延伸机制。强化落实主体责任,推行“证码合一”,实行公开承诺,强化生产责任和监管责任的有机结合,推动食用农产品承诺达标合格证和网格化监管向小农户农产品生产监管的延伸。截止11月底,以蔬菜、水果、畜禽、禽蛋、水产品5类食用农产品为重点,该市56家主体累计开具合格证1700余张,产量2200吨。农业执法大队积极宣贯新修订《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加强对小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检查力度,稳步提升县域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